辩证名称:脾与胃病辨证(食滞胃脘)


食滞胃脘形成原因:

本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:  ①饮食不节,暴饮暴食
   ②脾胃素弱,运化失健
  由于上述原因,导致饮食物不能腐熟,停滞胃脘,形成食滞胃脘证。

  《医经溯洄集·内伤余议》:"盖饥饿不饮食,与饮食太过,虽皆是失节,然必明其有两者之分,方尽其理。节也者何?无不及无太过之中道也。夫饥饿不饮食者,胃气空虚,此为不足,因失节也。饮食自倍而停滞者,胃气受伤,此不足之中兼有余,亦失节也。以受伤言,则不足,以停滞言,则有余矣。"

食滞胃脘症候分析:

食滞胃脘证 ①胃脘胀闷疼痛──食停胃脘,胃气郁滞。
   ②嗳气吞酸──胃失和降,胃气上逆。
   ③呕吐腐败食物,吐后痛减──腐败谷物,随气上泛,实邪得消,胃气通畅。
   ④矢气便溏而臭,泻下酸腐臭秽--食积气滞,湿邪内生,湿食下移,肠腑气窒。
   ⑤舌苔厚腻──食滞内停,胃中浊气升腾。
   ⑥脉滑有力──正气抗邪,气血充盛。

食滞胃脘诊断要点:

⑴多有饮食不节,暴饮暴食史。
   ⑵以胃脘胀闷疼痛,嗳气吞酸、呕吐,矢气便溏等为主要表现。
   ⑶为新病,病体不虚。

食滞胃脘鉴别诊断:

食滞胃脘证与胃热证的鉴别: ⑴食滞胃脘证多有饮食不节,暴饮暴食史,临床可见脘腹胀满疼痛、拒按,嗳腐吞酸,厌食,或呕吐酸腐食物,吐后胀痛得减,或肠鸣腹痛,泻下不爽,便臭如败卵,或大便秘结,舌苔厚腻,脉滑或沉实。
   ⑵胃热证为火热内盛之象,可见胃脘灼痛,拒按,渴喜冷饮,消谷善饥,口臭,牙龈肿痛溃烂,齿衄,大便干结,小便短赤,舌红苔黄,脉滑数。

食滞胃脘治疗原则:

消食导滞──保和丸。

   常用中药--山楂、六曲、半夏、茯苓、陈皮、连翘、莱菔子